豁出去了!我要帮菜农们说说难听的真心话,他们真的快坚持不下去了!种大棚 前天
种大棚的人都关注的公众号,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大棚植保
最新大棚病虫害植保技术关 注
在如今时代,到底谁会为农民生产者的利益代言?
在一位菜农的眼中,放任的农产品市场并没有带来公平、效率与安全,中国分散在广大农村的菜农(小农)受到上游农资生产者与经营者的掠夺与盘剥,政府缺乏足够的能力监管松散、放任的市场。
作者认为,在农民组织缺失的当代,国家应协助菜农应对市场盘剥与风险,让那些耕作在祖辈土地上的小农找到坚守下去的理由。
当今中国,乡村蔬菜种植已经是农业生产、甚至说是农业文明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村庄直接就是单一的番茄村、黄瓜村、西葫芦村等,也就是中央所强调的“一村一品”的现状,本文就围绕这个蔬菜的点来阐发。
1 蔬菜种子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无论大田粮食作物,还是大棚经济作物。在这个追求产量,要求抗病毒,还想着产品长得漂亮、又耐储存、耐运输的时代,种子是蔬菜种植中绝对的核心。
反过来说,也是绝对的制约点。为什么,因为目前我们基层菜农们所种植的蔬菜种子绝大部分都是外国的品种。在个别品种上,比如番茄、茄子等,外国品种甚至于形成垄断,最起码也是区域内的事实垄断格局。
不知道负责反垄断的中央部委们是不是知道这样一个隐含着的垄断局面?!是的,我们看工业行业,看信息技术产业,知道有垄断,还在最近几年,有点小动作。但是在最不起眼的蔬菜产业上,有人看到这种情形吗?有人采用反垄断措施维护农民利益吗?
其实,中国自己的种子企业也培育蔬菜种子,但是目前一些国产种子的稳定性存疑(也就是说第一年种的话,可能果型好,产量高,但是到了第二年就大打折扣了。当然也有些品种,比如黄瓜,天津研究所搞得还是很好地,但这是少数),种苗企业不愿意用,菜农也不愿意用。
应该说,只有逐步加大扶持中国种子企业,打造核心技术,推动民族种业发展,实现蔬菜种子的自主化培育与生产。
2 农资经营者
1、关于种苗
现在很多菜农都是购买种苗,直接移栽种植的。而种源则成为种苗企业的制约点,很多种子销售人员以此来获取灰色收入,甚至于是利用种子信息的不对称,以假冒真,以次充好。
有些种子经营者还依靠技术垄断,形成捆绑推销,像美国的杜邦公司、德国的拜耳公司,既研制蔬菜种子,也生产农药。他们往往为了达到控制蔬菜种子销售的目的,在推销时,为菜农提供免费的农药或者喷施肥。这样,菜农完全被他们控制起来。
现在很多菜农连农药都是用进口的,为什么?因为国产农药对这些种子的蔬菜防治病虫害不起作用了,或者是起到的作用远不如进口农药。如今来看,有些品种的蔬菜,其种子、农药、种植技术服务等完全操控在国外蔬菜种子巨头手中。国家应当从战略层次高度关注此事。不只是粮食重要,蔬菜同等重要。
2、农药与肥料
这两方的经营者如今都知道菜农是离不了他们的,单就是说如今的几个大类的蔬菜品种,如黄瓜、番茄等,已经无法使用种苗直接移栽种植了,而是采用嫁接的方式种植。
有些肥料经营者为了加大销售力度,根本不去了解菜农地力缺乏微量元素的基本情况,只是胡乱卖货。结果造成有的菜农过量施用某种元素,比如磷肥,或者钙肥,造成植株生长出现问题的情况。至于政府一再推行的测土配方,在菜农那里似乎并不知道此事似的。
应该说,农资生产者与经营者为中国农产品(当然包括蔬菜)的产量提升,做出了很大额贡献,满足了日益扩大的市场消费需求。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不良商家为了一己私利在缺乏有效监管的农村地区,为不知情的农民提供了非常坏的产品与十分不恰当的使用方式,他们对目前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负有很大责任的。
3 菜农
有些农资经营者总是认为农民难搞定,说什么农民自私自利,贪图小便宜,有时候,就得好好教训他们一下。
菜农是对免费提供的农药、施肥什么的,非常想要,试问城市中对于免费赠与时所显现的哄抢场面又做何种解释呢?我们都说农民是弱势群体,在我看来,这种弱势并不是天然产生的,都是因为农民在无法掌控资源的情况下维护自身最大利益时所表现出的无奈。
是的,他要想种植出的蔬菜在收购商那里卖出好价钱,就得听种子业务员的,就得听种苗业务员的,就得听农药业务员的,就得听肥料业务员的。
有时,种苗业务员把菜农请到饭店吃顿饭,菜农就不得不买些他的种苗,农民总是感觉吃人家的,就得为人家做点实在事,结果就是,农民只是因为一顿饭,就成为各大种子公司的试验者——免费的试验者。
种植效果不好,他们会说你菜农管理不当;种植好了,他们会说这是种子品种好。有时,他们还以甲品种冒充乙品种,反正农民也看不出哪个是哪个。这就是目前的现状。
时常在想,在中国,在如今的时代,到底是谁在为农民利益代言?国家对粮食种植有补贴,可是补贴的绝大多数到哪里了呢?就算是农民获得了按照国家要求所给的种粮补贴,可是农民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一亩地的种粮补贴,受过多少委屈,吃过多少苦,并受到了种种名目的盘剥,最后可能只得到一半的补贴。
好吧,就算是补贴拿到手,国家又实行保护价收购政策,但是如今的农资价格猛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如耕犁、收获等的成本上升,真真是抵消了这些补贴与保护。说来说去,这些补贴款、保护价给谁了,当然是上游农资、农机生产者、经营者啊!
再说菜农,他们购买没有任何监管的农资业务人员所提供的种子、种苗、农药、化肥,他们使用着没有任何监管的农资业务人员所提供的技术服务,至于使用效果如何,没有任何书面或口头的保障,他们所得到的只有“你就按照我说的做,不行,再说”,他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从事生产,而这些生产果实将有绝大部分提供给城市消费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消费。
就这样,这些城市消费者还总是骂骂咧咧,说这些农民不道德,种出来的菜都是有毒的。好嘛,一年到头,辛苦劳作,谨小慎微,细心打理,最终还落个骂名,这就是现实农村中菜农的窘况。不仅如此,常年棚内劳作,忍受药物残害,各种风湿病、不孕病等等,将挣得的钱又回归城市的医院。
我想面对如此多的问题,国内蔬菜的未来必定会朝着生产设施更加便利化,生产环境更加舒适化、封闭式而避免使用农药的方向前进。除了种子研发与培育的问题,谁能解决这个问题,谁也就能为中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信任,为菜农生产生活带来绝大益处。
4 蔬菜流通者
因为到了来年新种植的这个品种收获时,市场并不能延续去年所给的承诺,现实终归是要回归的。说白了,这都是营销策略,或者是一种声东击西之法。
在目前的蔬菜流通体制下,直接从菜农手里收购蔬菜的采购商会把蔬菜运输到城市的蔬菜批发市场,这里是城市各层级蔬菜销售点的蔬菜集散点,比如超市、比如蔬菜专卖店、比如餐饮、比如各大单位(机关军队、企事业单位、学校等)食堂、比如普通摊贩等。
只不过,在这所有的环节中,真正有基本的农残检测管理的似乎只有正规超市。而这些超市的检测,往往也只是一个摆设。如此算来,也就是说几乎没人来做这项工作。也许政府在偷偷做,但是看不到公开的结果。
在蔬菜收购价及销售价格方面,我们看到的是菜农只有接受收购价格的份,根本不具备讨价还价的余地。一个番茄从菜农手里的收购价是1元/斤,经过一手收购商,二手批发商,三手终端零售商,到了北京的超市或终端农贸市场,价格是4元/斤,如果稍加包装,价格更高。
部分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作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请读者和相关方自行核实相关内容。